Switch to my Notes

[一周总结] ~ 风吹鸡蛋壳

tangbohu

很久没有更新博客了,域名到期、图床失效,这两个原因让我差点放弃更新博客。不过无所谓,正如「风吹鸡蛋壳,财去人安乐」,再重头开始吧。


1. 一块红布

「你问我看见了什么,我说我看见了幸福」

偶然发现网易云里下架了崔健的「一无所有」和「一块红布」,起初是看到一个「一块红布」的改编版,看到一半想找一下原版洗洗眼睛,却发现这首歌消失了。是的,是“消失”而不是“下架”,一般网易云里下架的歌曲会标记为灰色,但是这首歌直接检索不到。接着我再找了老崔的专辑「1986-1996」十年精选,然后发现了不止「一块红布」,消失的还有「一无所有」,这次看来真的一无所有了。

cuijian_shot

这个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下架的,似乎这几年大家对这些事情都司空见惯了。或许再过几代,提到「一块红布」,人们只会想到那个基请四射的改编版,忘记了它最初的含义。记得前段时间看到b站有个弹幕写道,“这个xxx在国外是怎么过审的?”。是的,现在已经有些年轻人已经在心里默认了审查制度是天经地义的存在。自始至终我都很讨厌一刀切的审查制度,每次看到有为审查洗白的我就会想到这些消失的作品,难道我们失去的还不够多么?

Who controls the past controls the future
Who controls the present controls the past

2. 立场测试

左 or 右 ?

之前看到一个有意思的政治立场测试,测了两次都是进步保守主义,基本符合自己情况。国内的语境里「左」一般代表激进,「右」代表保守。我整体上是中间偏右的,虽然这期聊的政治有点多,其实整体上我还是认为我们国家是有希望的,虽然目前在民生、文化、宣传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。尤其这几年「左」的风潮又刮起来了,小粉红逐渐掌握了话语权,早年的「公知」被一杆子掀翻,这种现象不好。年轻人应该多读点书,看看外面的世界,不要人云亦云,最后丧失了自己的判断能力,共勉。

cnvalues

来源:「意识形态起源和影响」

3. ADV游戏

文字冒险类游戏

ADV 其实是 Adventure 的缩写,狭义的 ADV 指的就是文字冒险游戏,也被称为 AVG。之所以提到这个,是因为最近打完了逆转裁判成步堂三部曲,突然对这个「明日黄花」的游戏类型产生了兴趣。之后又入手了打越钢太郎的 「AI:梦境档案」,结果也是一发不可收拾,连续几天终于达到真结局。整个剧情峰回路转,完成所有分支之后令人大呼过瘾,如果有小伙伴感兴趣的话不妨可以尝试一下,推荐steam版

提起 ADV 游戏,可能有小伙伴第一感觉就是个看剧情的游戏,有啥好玩的。实际上玩这类游戏跟自己看小说或看电影还是有很大区别,第一是选择权,ADV 游戏会让玩家参与进来,如逆转系列玩家需要负责搜集证据以及完成推理,命运石之门会根据选择的不同进入不同的剧情分支。那也有人会说,互动视频不是也可以做到。诚然,互动视频可以完成一些比较弱的分支选择,但是 ADV 游戏还有一个魅力就是 trick,这对于互动视频实现起来就太复杂了。在这一类型里,打越钢太郎的作品可以说是知名度最高的,像极限脱出三部曲在国内口碑一直不错。玩这类型的玩家还是占少数,但是一旦玩进去了就会打开一扇新的大门,绝对要比那些靠堆画面的游戏带来的震撼更强烈。

这里推荐几个此类型的游戏,喜欢的小伙伴不妨一试:

推荐电台:


4. 马力欧35周年

It’s me, Mario !

今年是马力欧 35 周年,说起来也是我第一次关注马力欧周年这件事。虽然马力欧系列伴随着我的童年,中学乃至大学时代,但是我却一直忽略游戏背后的制作者以及任天堂公司。对任天堂的了解也是最近几年才开始的,我一边惊叹于老任独特的游戏开发理念,一边后悔为什么这么晚才认识这家公司。

超级马力欧初代(超级玛丽)应该是大多数90后接触的第一个FC游戏,其优秀的关卡引导我就不细细讨论了,网上也有很多分析视频。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小时候看小伙伴在操作马力欧跳跃的时候,身体也会跟着左右蠕动,硬是把一个动作游戏完成了体感游戏。我妈还在旁边吐槽说别的孩子玩这个身体乱动,夸我比较安静(不知道为什么,对这几个画面记得这么深刻)。

对于超级马力欧一代,当时也盛行所谓的秘笈,比如什么时候「夺旗」会放烟花,哪个地方有隐藏管道啊诸如此类。其实如果想要通关也不是难事,勤加练习即可,我个人觉得最难的地方在于迷宫的设计。一般的迷宫探索只需要玩家付出足够的时间便可完成,但超马系列一直有时间限制的,所以它在每个分支节点使用了音效进行提示,对于初次游玩的玩家来说很难发现这一点,但只需要找到规律一切都会变得很容易了。

至于超级马力欧二代就得分开说,众所周知,超级马力欧二代是两款游戏,分别是日版二代和美版二代(超级马力欧U.S.A)。美版二代我是跟一代差不多同时玩到的,由于风格差异太大,当时甚至没有感觉是同一款游戏。二代是在高中时候的gameboy模拟器中玩到的,正经来说也不算真正的二代(真正的二代指的是FC磁碟机系统),但关卡是一样的。我一度以为是gameboy版本附送的隐藏关卡,因为难度实在太大,我最终也只玩到8-3,实属遗憾。

超级马力欧三代是口碑爆炸的一代也是以数字命名的最后一代,不知道为什么小时候竟然没有见过相关卡带,现在只能通过NS的会员库来体验。在此之后的2D马力欧我基本没有怎么玩过,再接触到马力欧就是大名鼎鼎的奥德赛了。

奥德赛带给我的是很纯粹的快乐,为了第一时间将快乐分享给别人,我在拿到卡带的当天找到自己喜欢的姑娘开启了双人游戏模式。然而人类的悲欢并不能相通,我在游戏这条路上越走越远,回过头来发现只有自己一个人。再后来玩了封神之作「超马银河」之后,更是惊叹老任在游戏的关卡设计上的奇思妙想,此生要是能再玩到类似的几个游戏也就很知足了。

上面神神叨叨的回忆了我对历代马力欧的印象,每次想到这些不由得嘴角上扬,快乐之情溢于言表。我也有过那么连续几年没有碰过马力欧系列的游戏,甚至产生了马力欧游戏都是给小孩子玩的想法。在经历各种游戏洗礼之后,现在发现「山还是那座山,它一直就在那,没有变化」。


5. 次世代

画面 or 创新 ?

转眼今年次世代主机就要发售了,聊一聊我对次世代的看法。目前次世代的宣传围绕着两点:配置高,画面好。这两点也是相辅相成的,SSD、4K、快速切换、光线追踪,这些在次时代宣传中经常出现卖点对我来说没有太大吸引力。我也承认提高画面会让游戏在观感上有大幅度提高,但是这并不是电子游戏的关键。与其讨论游戏里有多少个多边形,我更关心的是游戏玩法上是否足够优秀,这恰恰是目前很多厂商欠缺的地方。现在的游戏正趋于同质化,育碧每年做出的年货除了画面上有了进化,在本质上的玩法方面有哪些创新?这也是我不太想玩3A游戏的原因,倒是近些年独立游戏的发展展示了玩法上的百花齐放,这倒更符合我的胃口。

GDC'05

岩田聪在2005年GDC上的演讲

说到底,以前受条件限制,玩FC的游戏,都是黑白画面,玩的gb游戏,都没有开过声音。现在能完整地体验到一款游戏就已经很知足了,什么画质,帧数,分辨率这些对我来说都不是最重要的,我只是缺时间而已。